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迁?政府层面都做了哪些推动?快来阅读了解吧
到70年末,仅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统计,已累计建造了十几万平方米的装配与预制相结合的大模板住宅,也建设了一批装配式整体框架结构建筑。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南斯拉夫向我国赠送了IMS体系(即整体预应力装配式建造板柱体系)技术资料,我国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建造的研究与开发开始启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自身在设计水平、构件制作的精细程度和装配技术落后等原因以及当时现浇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特别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处于低潮。
近年来,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上升及环保压力下,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地发展及创新期。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多次出台指导性、惠普性及鼓励性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2016年9月1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机构调整升级。自此,许多省份纷纷出台有关政策以满足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其中北京、天津、浙江等地提出,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于全国目标;湖南省提出在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50%。
偏远和落后地区如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则提出了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
据住建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大幅度增长。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
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启航之年,对我们国家的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其中,装配式建筑凭借着高效率、低成本、低污染等优势,符合智能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趋势,慢慢的变成了地方“十四五”规划的明确鼓励方向。
根据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2025年达到30%,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比仅为3%至5%,按照国务院10年内达新建建筑30%的要求,未来十年有望出现20%的年均增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2.8万亿元以上。
装配式建筑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但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及气候,产业链也待完善。对于建筑从业人员来讲,这其中既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摸索和改进,和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