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发展,引导产业科学合理地布局,培育建设行业新动能,日前,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2025年,重庆将形成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协调发展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发展为西部装配式建筑产业与技术输出高地。
《规划》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积极稳妥、龙头带动的原则,围绕“产业门类、规模水平、空间布局”三大要素,重点从产业体系构建、产业链完善、产业价值提升等方面,提出装配式建筑产业培育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力争达到20%,其中重点发展区域达到25%以上,积极发展区域达到15%以上,鼓励发展区域达到10%以上。培育装配式建筑综合产业园1个、特色产业园3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个、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个,年产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涵盖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智慧建造、施工安装、装备制造、物流运输、装饰装修、质量检验和教育培训的全产业链。
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力争达到35%,其中重点发展区域达到50%以上,积极发展区域达到30%以上,鼓励发展区域达到20%以上。培育装配式建筑综合产业园3个、特色产业园7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0个、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0个,形成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协调发展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发展为西部装配式建筑产业与技术输出高地。
《规划》明确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重点:做大装配式建筑制造业,重点发展智能化产品(技术)、部品部件、装备制造;做优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业,重点发展设计咨询、施工安装;做专装配式建筑配套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检测、物流运输、教育培训;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特产业园区;做广对外贸易。
综合考虑区域原材料资源、建设体量、部品部件运输半径以及用地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围绕重点发展区域与积极发展区域,提出了“3+7+100”的产业布局:建设3个装配式建筑综合产业园,每个园区至少发展4类装配式建筑产业;建设7个特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每个园区以1至2类装配式建筑产业为主;建设100个市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9月18日,在泰安市举办的第四届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上,潍坊市与济南、青岛、烟台、济宁5个城市被授予“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奖牌,潍坊市成为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之一。
近年来,潍坊市坚持把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在体制创新、政策扶持、园区带动、试点示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潍坊市共获得“广厦奖”项目8个,“广厦奖”候选项目5个,国家康居示范工程6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个、住建部装配式建筑科技示范项目2个、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0个、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6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下步,潍坊市将以成功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有关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示范引领,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强力推进潍坊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再上新台阶。
近日,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建议》,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运用各项改革措施,着力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一直在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全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施意见》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监管制度、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强化信息技术行业应用、转变政府监管方式、创新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推动新型技术发展、支持建筑企业多元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了23条具体的工作推进要求,涵盖建筑业发展的项目管理、市场管理、趋势管理等环节,并就行业创新、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创新等提出了目标性和可操作性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严格界定一定要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和规模,建立并执行综合最优价中标的招投标激励机制,政府投资工程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直接发包总承包合同中涵盖的其他专业业务,落实建筑设计企业在发包环节的首要责任,政府投资工程应带头推行全过程工程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费用应列入工程概算,推行建筑设计企业工程款支付担保等工程担保制度,“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必须从建筑设计企业账户缴纳至银行专用账户,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综合管廊项目中推进装配式建筑等。
相关措施对目前张掖市建筑行业存在的明显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实施之后必将全方面推进建筑业的良性发展。
《四会市水弹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公示稿,9月22日在四会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完成为期30天的公众征询,开始步入实施阶段。
《规划》显示,四会水弹性城市的推进将分为2018-2020年(近期)和2021-2035年(远期)两个阶段实施,最终达至“水生态”、“水资源”在内的15项指标。
四会市水弹性城市建设范围,涵括了城中街道、东城街道、贞山街道、大沙镇、龙甫镇、下茆镇、江谷镇部分地区及广东省四会监狱,总面积243.93平方公里。从规划范围图看到,规划区基本上已将四会城区与城郊全部纳入在内。
《规划》显示,在整个规划区内,被划分为9个雨水分区、57个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单元,并根据功能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技术导向等原则,规划区内划定为海绵生态修复区、海绵建设改造区、海绵建设提升区、海绵建设引导区、海绵建设优化区等5类海绵城市建设分区。
一系列的管控单元与分区的有机组合下,规划区将构建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两屏、两廊、四轴、多节点”,总体形成山水伴城,斑廊成网的自然生态格局。
宏观目标上,四会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将以岭南文化与滨水景观塑造为特色,完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高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建设魅力四会,全力打造广东省新型城镇化的典范,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