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手段,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工期短、环保降耗、质量放心可靠、施工安全等优势,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重要路径之一。
省住建厅、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快速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通知》《河南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中提出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40%,全省打造高品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技术示范工程,创建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河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剖析有一定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性地提出河南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策略
河南省相继出台《关于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建议》《河南省加快落实全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支持政策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全省18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均以人民政府(或办公室)名义出台了配套落实政策等,形成省、市两级协同发展的局面。制定《河南省装配整体式结构作业规程》《装配式建筑施工与验收技术标准》《河南省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技术导则》等技术标准,建立了涵盖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在内的多层次标准体系。2022年全省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超过5500多万平方米,2022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116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0.4%。
河南省培育了河南省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中心、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一批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积极组织并且开展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攻关,先后研究“装配式环筋扣合剪力墙结构体系”等多项成果。成立了涵盖装配式建筑科研、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BIM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委员会,建立了专家支持体系,形成了以技术中心、创新联盟为主的一体化技术支撑体系。
郑州、新乡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新乡、安阳、商丘和济源获批国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试点城市,河南省东方建设集团、第二建设集团等13家企业获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认定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县、区)四批11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四批59个。已初步形成了示范城市与生产基地协同发展、国家级基地牵引省级基地协同跟进的联动示范体系。
通过示范带动,河南省总结了一批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其中,郑州市明确要求所有装配式建筑一定要采用全装修;新乡市原阳县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23.6万m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成功探索了一条“装配式建筑+扶贫”的示范新途径;洛阳市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在满足“七个百分之百”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可不受管控天气停工限制。
河南省编制多部培训教材,建立两批32个装配式建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多次举办装配式建筑专题培训,定期举办装配式建筑技能大赛,目前已举办三期,累计培训产业工人4000余人,初步形成了基地化培养、以赛促训的系统化产业工人技能人才培育体系。
装配式建筑前期投入成本高,企业效益短期难以显现,河南省多数建筑开发企业仍在延续着传统的建造方式,面临政府热、企业冷的情况。河南省已经制定装配式建筑综合性支持政策,但是细则方面仍需完善,落地性、实操性仍需加强。部分委局、国企作为项目业主单位没有发挥出国家建筑政策的践行者、领跑者作用,更多的是聚焦成本控制、资本运作和项目落地实施,没有着眼于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创新应用。
目前河南省装配式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构件生产水平不一,集成化程度不高。设计环节和施工环节相对割裂、设计环节与产业链脱节,存在前期方案环节对标准化设计、构件拆分设计等考虑不足,导致后期预制构件拆分困难、预制构件重复率低、模具与预制构件成本过高等问题,建造和管理成本显著增加。
加强装配式建筑配套材料方面创新并规模化应用是降低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目前河南省建筑材料创新力度不够,亟需通过的植入,大大降低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传统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施工搭接不顺畅;装配式建筑构件规格不统一,增加了施工难度;缺乏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相匹配的、系统成套的工具、器械、设备,导致施工效率不能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优势不能充分的发挥。
河南省装配式建筑市场缺乏推行工程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大多数仍采用传统承包模式,没有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优势。适应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河南省建筑企业普遍体量较小、实力不强。如近几年洛阳市建筑市场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承接项目数量大致持平,但大体量、标志性工程建设项目多为外地企业承接,市企与外企利润值相比存在比较大差距。河南省建筑工人存在流动性大、老龄化严重、技能素质不高、更新缓慢等问题,制约了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构件部品标准化程度高。美国住宅用构件和部品部件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几乎达到100%。美国预先制作的构件和部品部件品类达几万种,具备完整的产品目录。
模块化技术发展成熟。模块化技术是美国工业化住宅建设的关键技术,针对用户的不一样的要求,更换产品结构上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就能组成不同的工业化住宅。该技术是实现标准化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与高效率有效统一的最有生命力的标准化方法。
全面推广PPVC(厢式预制装配系统)技术。新加坡通过部分项目强制使用PPVC技术、打包使用PPVC技术的合同条款陆续出让部分土地给私人开发商,推动了PPVC建设项目的遍地开花,同时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快速发展。
追求个性化与标准化的平衡。德国早期装配式建筑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建筑单元、户型、建筑构件大量重复使用,建筑呈现单调、僵化、死板的特点,缺乏特色和人性化。德国近期大部分建筑根据项目特点选择现浇与预制构件混合建造体系或钢混结构体系建设实施,并不追求高装配率,而是通过策划、设计、施工所有的环节的精细化优化过程,寻求项目的个性化、经济性、功能性和生态环保性能的综合平衡。
分阶段因地制宜推进。在实施范围上,分阶段逐步推广,从政府投资项目到社会投资项目,从保障性住房到普通商品住房,从居住建筑到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及市政基础设施逐步覆盖。在技术路线上,不追求预制率装配率指标,在居住建筑中,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走预制现浇相结合的道路;在超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学校建筑、医院建筑等类型中,鼓励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率先构建全方位评价体系。深圳市率先提出用预制率和装配率(两率)双指标评价方法,将现场工业化技术纳入装配率计算。发布《深圳市装配式建筑评分规则》,创造性地提出标准化设计、整体的结构工程、围护墙和内隔墙、装修和机电、信息化应用五大技术评分项,实现从整体的结构装配化,向机电设施、装饰装修装配化的全面延伸。
探索适宜的建设管理模式。深圳市探索应用代建制(代建总承包)、EPC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建设组织模式,解决碎片式、割裂式的管理问题。制定了EPC工程总承包招标工作指导规则和合同范本,实行能力认可,突破资质限制,支持开发企业作为总承包单位,充分的发挥其统筹管理优势,打通建造全过程各环节,并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
首创专业人才评价及多层次队伍培养机制。深圳市首创装配式建筑专业方面技术职称。面向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等全产业链技术人才,开展员级、助理、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评审,解决装配式建筑技术人员无职称可评的问题。率先创设装配式建筑多工种、系列化工人实训模式。建设实训基地,设立十大工种,开展工人实训,推动持证上岗,探索将关键工种纳入“特种作业人员”试点工作。
分类别推进装配式建筑。湖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按建筑类别分类推进装配式建筑,以高校学生宿舍为突破口,开展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标准化试点,并编制发布高校学生宿舍系列新产品选用图集。以此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向医院建筑、保障性住房、标准厂房、市政园林设施、居民自建房、民宿等其他建筑推进,不断拓展应用场景。
提高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生产加工环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上海市发布《加强本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先制作的构件管理的实施建议》,明确在沪备案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在2023年12月31日前需具备钢筋自动加工、混凝土自动浇筑能力,2025年智能化生产线%以上。钢筋网片自动加工生产线、数控布料机器人、智能构件数字化检测装置、智能布模等先进的技术设备已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中应用。
多举措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南京市对应当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明确了三项核心控制性指标:同一地块内必须100%采用装配式;住宅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公共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40%;住宅建筑(3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应100%实行成品住房交付。在奖励政策方面,南京市对达到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的项目给予2%的总建筑面积奖励,且奖励面积部分免收土地出让金;达到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且使用预制外墙体的,其水平截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核算建筑面积;预制率不小于30%的装配式建筑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来进行招标。
进一步完善在财政、金融、税收、规划、土地、项目审批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持续加大装配式示范项目扶持、推选、奖补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分类别分阶段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根据项目类型选择正真适合的建造方式。通过新闻媒介等方式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经济社会效应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各方共同关注、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
注重全专业设计集成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深化设计阶段,加强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推进幕墙、智能化、照明等各专项设计统筹,避免二次拆分设计,发挥系统集成优势,推动提高建筑整体性。
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标注化生产引导生产企业与设计、施工公司就构件和部品部件的常用尺寸进行协调统一,政府组织联合编制主要预制构件的尺寸指南和集成化、模块化建筑产品及部品部件标准图集,建立标准化部品部件库,到2025年创建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5个以上。
加强示范项目引领根据2025年全省打造高品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技术示范100个以上的目标,各地市制定目标,多策并举、跟踪督察,确保项目落地实施。
追求个性化发展根据项目特点选择正真适合的装配化比例,选择现浇与预制构件混合建造体系或钢混结构体系建设实施,探索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
推广全装修和装配化装修开展装配化装修试点,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那群消费的人个性化需求。
加大技术创新,推动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总结装配式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并定期发布。鼓励施工公司研发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吊装、运输与堆放、部品部件连接等新工艺新工法。完善精益化施工组织方式,加强装配式建筑整体的结构与装饰装修、围护结构、设备管线协同施工、穿插作业,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编制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工艺典型案例。
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招标投标、工程计价等制度规定。大力推动建设规模和标准明确、建设内容和技术方案成熟稳定的工程建设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
推广全过程咨询服务制定发布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作指引及合同范本,规范咨询服务行为,完善费用计价规则。鼓励专项咨询企业通过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成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
一是积极培育重点企业。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建筑企业,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和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群,营造出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有利的建筑市场环境,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构件和实施工程的成本。二是引进领军企业。采取“项目引资、项目引企”方式引导总实力强、营业收入高以及提供高端建筑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的建筑企业落户,或在河南注册成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三是持续扶持建筑企业。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建筑业企业日常联系服务制度,协助解决企业在市场经营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引进培育领军人才。制定装配式建筑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等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为研发、生产和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保障。二是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培养装配式建筑实用技能型人才,建立相适应的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实施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快打造“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试点,全面切实提高河南建筑业队伍的整体水平。
河南省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发展规模和水准不断提高,但是仍存在政策不完善、设计生产水平不高、集成度程度低、创新力度不强、管理模式不优、企业竞争力不强、人才培养不到位等问题,建议河南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探索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加强技术创新、精益化施工、创新生产管理方式、做优做强建筑企业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