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当前,“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之风吹遍闵行,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努力践行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深入群众倾听“真民意”;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直插一线掌握“真情况”;坚持处理问题的根本导向,对症下药拿出“真对策”。
“今日闵行”推出“调研手记”栏目,全方位、立体式呈现调研成果,力求成为闵行“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和“三个紧密结合”的真实记录,助力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闵行区作为上海腹部的“金钥匙”,是人口大区,也是上海唯一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却缺乏国企对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开发的路径。闵房集团经与区农业农村委、区经委等单位积极沟通,发现各委办局有意支持国企开发村集体建设用地,只是经验尚浅,并无先例。
国有企业作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发展方略、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经营主体,要充分的发挥资本和产业优势,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通过深入调研,闵房集团借鉴“黄二村模式”,将在安乐村试点先行,打造产业园区,力争成为闵行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在调研中,我们多次走访调研了闵行区内外成功的乡村振兴项目,包括嘉定区乡悦华亭项目、浦江镇大治河“一带六村”区域、浦锦街道芦胜村天马绣花厂区域等,其中,对颛桥镇黄二村打造的“淡水河畔科创园”的来龙去脉印象尤为深刻。
“淡水河畔科创园”,前身是颛桥镇黄二村集体主导建设的黄二村工业园,上世纪90年代,这里建起了一批工业生产厂房,随着园区产业落后于时代,部分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老旧,环保和安全风险隐患突出,造成了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区域定位脱节的矛盾。园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但拥有土地等资源性资产。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存量产业资源转型发展的工作要求,在最大限度地考虑毗邻高校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区位优势的基础上,黄二村决定将自身定位为高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通过打造科创园区,引进高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企业,实现集体资产转型升值。
地处“大零号湾”核心区内,黄二村的淡水河畔科创园自2021年开园以来,以空间更新承载产业升级,以产研融合助力科创发展,吸引了智能制造、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多家优质企业入驻。两年时间,曾经产业的短板变成了高地,淡水河畔科创园集聚了2家拟上市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累计申请知识产权超过130份。2022年,园区贡献税收额达到3000万元,是一年前的6倍有余。
黄二村为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型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经过调研,我们计划在颛桥镇安乐村借鉴“黄二村模式”,开展试点先行。
安乐村地处闵行区颛桥镇南片,坐落于沪闵路1677—1705号,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辖区内有大型轨道交通站剑川路站、多个公交车站,出行便捷。然而该项目当前产业多为低效产业,城市界面不佳,立面较为繁杂,以老旧厂房为主,能够说是闵行区内零散、低效的存量村集体用地的典型案例。
闵房集团拟以全资子公司闵房资产公司为开发主体,在安乐村打造产业园区,力争成为闵行区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该项目将围绕“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功能提升,以“创新策源匹配、在孵企业导向、周边强点错位”的发展策略,聚焦植介入式医疗器械、智能家用医疗设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智能系统产业,在提升都市乡村发展能级的同时,探索都市乡村振兴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闵房集团作为区属公共服务类国企,以闵行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跨前探索“国企+集体”联合发展路径,与区农业农村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立足房屋经营管理和住房民生保障主责主业,通过优势互补,尝试进一步开发、建设、利用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盘活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更好参与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城中村”改造、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乡村产业等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协助加快建设用地招商及产业导入进程,加强对保留保护村的产业帮扶力度,争取通过项目化扶持方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乡村振兴项目投资金额较大,为避免问题,闵房集团与国内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闵房集团作为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的平台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则根据项目真实的情况提供不同的资金支持方案,为乡村振兴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再次阐明了习指出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深刻道理和内在逻辑。
从“通力协作”到“解剖麻雀”,面对乡村振兴新板块带来的挑战,闵房集团掌握实情、深化研究,正奋力探索一条由闵行国企对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开发的“闵房之路”。未来,我们将不断提炼总结,力求逐步实现以点带面,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地服务闵行城乡融合发展。